解读《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(2021-2035年)》
发布会现场。韩东贤摄
2024年1月9日,国务院正式批复《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2月22日,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和解读《规划》的相关内容。
会上,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景海围绕《规划》出台的背景及过程、主要内容、主要特色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介绍。
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景海。韩东贤摄
赵景海介绍,2019年5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,开启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系统性、整体性重构的新篇章。按照党和国家相关部署要求,2019年12月,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的《规划》编制工作正式启动。黑龙江系统开展了“双评估”“双评价”和14项专题研究,充分征求省直有关部门、13个市(地)、相邻省份、社会公众和行业专家的意见,形成集文本、说明、附表、图件、数据库及“一张图”系统于一体的成果体系。《规划》先后通过了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、黑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、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,最终由黑龙江省政府呈报国务院。按照国家有关部委、相邻省份意见修改完善后,于2024年1月9日获国务院批复。
赵景海介绍,《规划》全文共10章,主要包括三大部分:第1~3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国土空间基础与形势,明确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思想原则、目标定位、空间策略和总体格局。第4~9章明确了黑龙江省空间发展的具体布局和措施,提出了耕地保护、生态环境、城镇布局、历史人文、特色风貌、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举措,以及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的总体策略。第10章明确了规划管理和实施保障等内容。
赵景海表示,《规划》科学研判黑龙江省自然地理基础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,坚持国际国内视野格局,深入剖析黑龙江省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,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,提出“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,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核心区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区、沿边开放开发合作区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”。以“三区三线”为基础,统筹优化农业、生态和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,构建“三山四水两平原”“一圈一团七轴带”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。
赵景海介绍,《规划》是黑龙江首部“多规合一”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,是黑龙江省国土空间保护、开发、利用、修复的政策和总纲,体现了黑龙江省发展的新定位、新使命、新格局,具有以下五个特色。
一是以“五大安全”为统领,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黑龙江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。《规划》优化城乡功能布局、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,衔接各类专项规划,统筹安排重大平台、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,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,加强国防、粮食、生态、能源、产业相关项目的建设发展,为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。
二是以“农业强省”为目标,全力保障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。《规划》统筹发展和安全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划定耕地保有量24993.00万亩、永久基本农田20327.00万亩,均位列全国第一。通过实施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、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、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策略,构建全省“三区两带”农业空间发展新格局,建成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,塑造美丽富饶农业空间,助力龙江谱写建设农业强省新篇章。
三是以“绿色低碳”为理念,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。《规划》落实国家“三区四带”生态安全屏障体系,围绕“绿色龙江”建设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.13万平方千米。构建“三山四水多点”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,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,统筹水资源、林地、草地、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,巩固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,以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四是以“魅力龙江”为抓手,着力打造北国好风光、美在黑龙江的特色空间。《规划》突出黑龙江省特色资源禀赋,依托大森林、大草原、大湿地、大平原、大湖泊、大界江、大熔岩、大冰雪等地域景观本底,深入挖掘北国边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文化特色,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系,构建“一核四区、两带两脉、特色集聚”的景观风貌空间格局,塑造黑龙江省“寒地黑土、冰天雪地、北国边疆、壮美山河、神奇历史、魅力文化”的全域风貌特色。
五是以“双向开放”为关键,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。《规划》围绕黑龙江省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积极参与“中蒙俄经济走廊”建设的历史机遇,全面落实“开放龙江”的建设目标,构筑立足东北亚、联通俄罗斯、拓展东南亚、辐射欧美非的立体化开放体系,加快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。提升哈长合作水平,强化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合作,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开放发展格局。(刘婷)